北京時間9月11日凌晨1點,萬眾期待的“科技圈春晚”蘋果發(fā)布會在Apple Park喬布斯大劇院舉行,帶來了“浴霸”新機、五彩蘋果。
1976年4月,21歲的喬布斯和朋友在父母家中組裝了50臺蘋果1代基礎計算機,出售給當?shù)匾患矣嬎銠C商店,之后便創(chuàng)建了蘋果電腦公司。后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憑借一系列爆款產品,蘋果風靡全球,市值一度過萬億。
8月23日,特朗普發(fā)推命令美國公司開始尋找在華經營的替代方案,包括將公司從中國遷回美國?!栋蛡悺冯S后發(fā)文“No Matter What Trump Says, Apple Will Never Get Out of China”。原來,蘋果近20% 的收入來自包括中國大陸、香港、臺灣在內的大中華區(qū),僅在最近一個季度就超過了90億美元。
供應鏈決定“想說再見不容易”
今年,是iPhone的第十二年。在《一只iPhone的全球之旅》中,作者曾航描述了iPhone手機在全球上演的傳奇人生,展現(xiàn)了這個全球分工合作的大體系:“在美國設計,在日本制造關鍵零部件,由韓國制造最核心的芯片和顯示屏,由臺灣廠商供應另外一些零部件,最后在深圳的富士康工廠里組裝,然后空運回美國……”
在蘋果公司的主導下,iPhone的生產和流通中,全球各地的原材料提供商共同組成了一個蜘蛛網(wǎng)般的供應鏈,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包辦一切。
有效的供應鏈管理是提升蘋果市場競爭力的關鍵。鏈上的各節(jié)點的企業(yè)在一個共同戰(zhàn)略目標的基礎上專注于自身的優(yōu)勢所在,比如韓國商家負責芯片和顯示屏,富士康負責組裝等;通過上下游企業(yè)的強強聯(lián)合,進而高效整合信息流、資金流、物流和商流,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隨著這個“利益共同體”的不斷增值,各個企業(yè)也都獲得了較為理想的收益。是蘋果造就了一支全球產業(yè)鏈,還是全球產業(yè)鏈成就了今日之蘋果?相生相成。
遷徙東南亞,并非是坦途
為遏制中國發(fā)展,逼迫中國采納美國認可的市場經濟制度,將產業(yè)鏈擠出中國是美國采取的措施之一。目前,東南亞國家的勞動力成本更低且實力較弱很好擺布,但若把產業(yè)鏈放在中國這樣的東方大國手里,實在難以安心。因此,無論將來中美談判結果如何,產業(yè)鏈的轉移都難以避免。
蘋果作為全球市值排名第一的企業(yè)自然首當其沖。如果東南亞地區(qū)建立了能夠承接蘋果生產的體系,其他產品的產業(yè)鏈就有先例可循且成本更低。但目前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的生產能力、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師素質、資本聚集等與國內存在較大的差距,上游的模組、關鍵零部件的制造在未來的 5 年內都難以遷出。而且現(xiàn)在與蘋果合作的企業(yè)大多是在數(shù)十年滾動發(fā)展和殘酷淘汰后勝出的公司,與蘋果不斷溝通磨合關系密切,產業(yè)鏈的遷出勢必會帶來過高的轉換成本。
再看蘋果的全球供應商分布情況,在2019年3月蘋果公布的最新供應商名單里,包括中國大陸、香港、臺灣在內的中國企業(yè)共有85家,穩(wěn)居第一,而美國與日本各擁有37家企業(yè)并列第二,其次有韓國企業(yè)14家,德國企業(yè)7家,以及16家其他企業(yè)。
蘋果43%的供應商分布于中國,依賴性之強可見一斑。一旦遷出,國有廠商會利用富士康高效的生產力擴大生產搶占市場,也許等不到產業(yè)鏈轉移完成,蘋果就在市場中失去了競爭力。
脫鉤俱損傷,互補是正道
美國不會將蘋果作為中美貿易戰(zhàn)犧牲品的原因可以從生產端和銷售端兩方面來分析。就生產端而言,中國由于勞動力密集優(yōu)勢負責產業(yè)鏈中的組裝部分,而組裝恰恰是所有環(huán)節(jié)里附加值最低的。以一部iPhone手機為例,蘋果每賣出一部iPhone,中國大陸只通過勞工獲得了其中1.8%的利潤份額,而蘋果公司可享受將近60%的利潤。就算產業(yè)鏈轉移至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國家,公司可能享受到更大的利潤空間,但前期的工廠建設支出會導致產品研發(fā)資金減少,勞動力不成熟會帶來新品生產周期延長,無疑都是對蘋果未來發(fā)展的潛在危機。
從銷售端出發(fā),中國作為iPhone最大的市場,若產業(yè)鏈完全轉移,每年大量的手機銷往國內市場,中方可能會對蘋果手機增加關稅,手機售價的再度上漲勢必會使蘋果喪失一部分消費能力相對較低的客戶,銷量也會隨之下滑。但中美關系、關稅政策或許不是iPhone手機銷量下滑的主要原因,中國大陸品牌的強勢崛起才是蘋果目前真正需要重視的。IDC報告顯示,今年第二季度,華為手機出貨量為3630萬臺,市場份額激增至37%,較去年同期增長了27%。蘋果手機出貨量僅為660萬臺,市場份額為6.7%。
蘋果在中國有40多家零售店,通過與富士康和其他公司的合作,估計在中國創(chuàng)造了140萬個工作崗位。于中國而言,若是生產線完全轉移,一波下崗潮在所難免。雖然華為、小米等國產手機正在崛起,但恢復中國手機代工廠手里的活兒尚需時日。
經濟全球化縱深發(fā)展,跨國公司在全球進行資源配置,發(fā)達國家獲益巨大,發(fā)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群體性崛起,各國利益深度融合。和平彌足珍貴,發(fā)展是人心所向。無論如何,我們不愿看到美中在技術領域脫鉤的景象,這不僅將制約中國發(fā)展,也將是“美國在經濟和國家安全領域遭遇的最大挑戰(zhàn)”。
注:本文件非基金宣傳推介材料,僅作為本公司旗下基金的客戶服務事項之一。
本文件所提供之任何信息僅供閱讀者參考,既不構成未來本公司管理之基金進行投資決策之必然依據(jù),亦不構成對閱讀者或投資者的任何實質性投資建議或承諾。本公司并不保證本文件所載文字及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及完整性,也不對因此導致的任何第三方投資后果承擔法律責任。